法可夢學院
-
2025/4/30
全球化時代,法律人不只懂法,更要連接世界!
專業只是起點,打開眼界,讓自己走得更遠、看得更廣!
講座亮點搶先看-
法律人為什麼更需要培養國際觀?
-
外語 × 跨文化溝通,打開跨國法律實務的大門
-
洞悉國際組織、條約與全球政經趨勢,掌握世界脈動
-
親身經驗分享|走向國際的法律人成長歷程
-
多元視角 × 未來布局,打造無可取代的職場競爭力!
無論你是法律系學生、年輕律師,還是希望提升競爭力的法律人,
這場講座,都能為你的未來開啟更寬廣的視野!
《法可夢線上生活法律講座》
-
主題:法律人的國際視野|讓你的專業與世界接軌!
-
講師:吳行浩教授 (國立高雄大學副校長兼國際長、財經法律學系教授)
-
時間:2025/5/27(二)19:30-20:30
-
形式:google meet
-
費用:免費
-
-
2025/4/30
以為有保就安心?
醫療險其實藏了許多你不知道的眉角!
本場講座透過真實案例,帶你破解理賠迷思,守護自身權益!
講座亮點搶先看-
醫療險常見誤解 × 理賠爭議深度解析
-
防癌險、重大疾病險理賠案例全拆解
-
醫療險續約糾紛怎麼防?保障一次搞懂
不論你是保戶、家人、職場新鮮人,還是對保險理賠一頭霧水的人,
懂一點保險法律,是給自己最實用的保障。
《法可夢線上生活法律講座》
-
主題:保險理賠不踩雷!醫療險爭議案例大解析
-
講師:陳俊仁老師(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
時間:2025/ 5/13(二) 19:30-20:30
-
形式:google meet
-
費用:免費
-
-
2025/4/30
學好法律的第一步,你走對了嗎?
只會背條文,不代表真的懂法律!如何解讀各種學說的差異?
這場講座帶你掌握「法律思維的基礎邏輯」+「學習態度的養成心法」
講座亮點搶先看-
拆解法律的超能力:邏輯推理 × 經驗判斷
-
學法律不死背:八字箴言,讓你掌握核心觀念
-
從讀懂法條到實務運用,打造你的法律思維及實務問題解決能力
無論你是法律系新生,還是對法律有興趣的入門者,這場講座都是你理解法律的最佳起點!
《法可夢線上生活法律講座》
-
主題:學「好」法律的第一步:必知的邏輯概念 + 學習態度養成
-
講師:許惠峰教授(法可夢線上諮詢平台創辦人、龐波國際法律事務所首席顧問)
-
時間:2025/5/24(六) 10:00-11:00
-
形式:google meet
-
費用:免費
-
-
2025/4/30
孩子的未來,需要被溫柔守護,也需要正確判斷。
爭的不只是親權,更是給孩子一個更好的起點
講座內容搶先看-
親權判斷的關鍵要素有哪些?
-
程序監理人是誰?在案件中扮演什麼角色?
-
真實案例分享,解密法院背後的判斷思維!
不只是法律人,家長、社工、輔導老師也必看!
懂得親權判斷,才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成為真正的守護者
《法可夢線上生活法律講座》
-
主題:小孩的親權歸誰?原來法院這樣判!
-
講師:蔡憲騰律師
-
時間:2025/ 5/10(六) 09:00-10:00
-
形式:google meet
-
費用:免費
-
-
2025/4/25
受訪者|鍾佩陵律師
訪談者|陳泓慈
音樂與法律的交會:從藝術走向理性之路
鍾佩陵律師的學術起點,是師大音樂系,後來又攻讀台大音樂研究所。在看似毫無交集的專業領域中,她卻找到了通往法律之路的契機。
「其實本來就對法律有興趣,念台大音樂研究所時接觸了一些法律課程,就決定報考科法所。後來在就業選擇上,也發現自己更喜歡法律多過音樂,於是自然而然選擇走律師這條路。」
對她而言,法律的邏輯性與挑戰性,激起了強烈的學習動力,也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從想像到實踐:律師工作的挑戰與收穫
鍾律師坦言,律師的工作確實如想像中具有高度專業性,也伴隨不少壓力與複雜性。但她認為,只要有足夠興趣並抱持「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的信念,就能在挑戰中找到樂趣。
「剛開始一定困難,但只要跨過那道門檻,隨著經驗累積,工作就會越來越上手,甚至能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學習樂趣。」
專注智財與商法:從個人興趣到職涯選擇
在眾多法律領域中,鍾律師選擇專注於智慧財產與商業法律,這與她過往的音樂背景及研究歷程緊密相關。
「我本來就對民商法有興趣,而智財法是我碩士階段的研究領域,論文也和音樂著作權有關,包括旋律、歌詞的保護與侵權問題。」
這樣的跨域背景不僅豐富了她的法律視野,也讓她在處理相關案件時具備獨特的觀察角度與敏銳度。
與客戶建立信任:專業+同理心是關鍵
律師的專業不僅體現在法律見解,更體現在與當事人的互動與溝通。鍾律師強調:
「專業能力當然是首要,但更重要的是同理心。要讓當事人知道你是站在他的位置思考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建立信任。」
而對於剛入行的年輕律師,她也特別提醒:
「人生經驗不足,就要花比別人更多時間學習,了解法律之外的生活與人性。不要急於求成,而要紮實打好基礎,這樣才能走得遠。」
實務中的深刻案件:從人性到歷史的對話
鍾律師提到,律師經常處理各類人際與家庭糾紛,從中看見人生百態。但最讓她難忘的,則是一場國家歷史層面的訴訟。
「我們曾協助國史館處理兩蔣文物的所有權訴訟。文物當時存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歷經十年的法律攻防與協商,終於在2023年成功將文物運回台灣,這是非常感動也具有意義的案子。」
這場長達十年的訴訟,不僅是法律工作的挑戰,也是對歷史與文化責任的實踐。
壓力管理與生活平衡: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面對律師工作的高壓,鍾律師強調「時間管理」與「興趣培養」是關鍵。
「手上常有多個案件,要根據優先順序安排處理。除了工作,與家人相處、運動、吃飯、放鬆都很重要。有時候甚至只是睡一覺或和朋友聊聊,都能有效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