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朱立倫出席「與演藝界有約」活動,某楊姓理事長於茶敘時說:「年輕人懂個屁,跟著年輕人的腳步走,會亡國亡黨亡台灣!」而工商建研會理事長廖萬隆亦拍攝以中生代為背景之影片挺朱,引發爭議。究竟年輕世代的聲音是否應被重視,還是應以其缺乏經驗為由予以漠視?其實年輕世代的意見,絕對必須加以重視,理由如下:
一、未來對年輕人影響更鉅:平心而論,國家社會發展之良窳,對於年輕人之影響遠勝於中老年人。年輕人將看到許多中老年人看不到的未來世界,因此國家社會之發展,對年輕人而言影響更鉅,理應重視新世代之意見。換言之,國家社會之衰敗,他們嚐到的苦果更勝於中老年人。
二、年輕人陷入困境等於國家失去未來:年輕世代轉眼間亦會成為中生代,倘其於年輕時即面臨生涯發展之困境,除非其繼承上一代之資產,否則,如何期待其於中年時有更好之發展?而國家社會之發展不應只奠基在上一代之庇蔭,而是必須讓年輕世代有公平發展之機會,肯努力奮發者,得以獲得良好之發展,而非在社會不公平之結構下被犧牲。例如:高房價,已使得有房屋無償居住或繼承之年輕人,與沒有相同機會的年輕人,立於一個不公平之競爭地位。
三、新世代之價值觀即是未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新生代之價值觀,轉眼間將成為社會運作之主要遊戲規則,例如:網路購物之交易額,多數為年輕世代之貢獻;又對於同性戀者之接受度,年輕世代亦遠高於中老年之世代,假以時日,同性婚姻之合法化,正如同美國一樣,在台灣必然實現。
誠然,中老年人皆曾是年輕人,亦對國家社會之發展做出貢獻,然而,世代間資源的合理分配,不是個人家庭財富多寡的問題,而是整體國家社會競爭力得否保存之問題。正如軍公教退休制度之檢討,並非個別軍公教之個人問題,而是與勞工退休制度相較之資源合理分配問題,以及其子女間公平競爭之世代正義問題。建構合理公平之競爭環境,使年輕世代對未來有希望,國家社會才會有未來!
原文轉載於-自由評論網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46724
▐ 作者
許惠峰律師於1994年加入台北律師公會及成為專利代理人,並於1997年起擔任中華民國商務仲裁人,先後任職於台北及總部在瑞士的跨國法律事務所,並曾擔任美國密蘇里州上訴法院Kathianne KnaupCrane 法官的實習助理,具有多年國內外的法律專業律師資歷,於取得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法學博士(J.S.D.)後,同時任職於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民法、民事訴訟法、國際私法及法律經濟分析等主要科目,並於智財保護、公司投資、商務契約、跨國貿易糾紛、公司重整、合併及不動產等有領域有豐富之實務經驗,曾任華岡法學基金會董事長及文化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暨法研所所長,目前擔任文化大學法學院院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