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鞏固邦交國? 重要嗎?

據報載外傳繼甘比亞之後,我中美洲友邦也「岌岌可危」,因此,如何鞏固邦交國似乎是未來新政府必須面對的難題,而中國處心積慮地以爭取台灣邦交國為打擊國人士氣之手段,由來已久,因此,不論何黨執政,似乎皆將鞏固邦交國當成重要的外交任務,實則,此一思維是否符合現今台灣社會之利益及人民之想法,不無疑義,理由如下:

一、現今邦交國並非台灣利益最大影響者:國人皆知對台灣具影響力者,乃無正式邦交卻有實質關係的美日等國,現今的邦交國對於國人而言相當陌生,其對台灣的主要功能在於向聯合國提案台灣的入聯申請以及藉由邦交國之存在,證明台灣為一主權獨立國家,然而,入聯申請並不會因為少數邦交國之提案即得以達到目的,故兩相權衡,倘若維持邦交關係必須建立在一定程度之金援外交上,如此脆弱之關係,中國自可輕易誘之以利而減少台灣的邦交國,「以利相交者,終以利相害」,古人早有明訓。

二、台灣主權獨立之事實並不因邦交國多寡而受影響:台灣為一主權獨立之國家,乃奠基於具備政府、人民、領土及與外國交往能力,特別是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已實施長達二十年之總統選舉,外國之承認並非主權國家存否之要件,以無關台灣主權地位之邦交國多寡,作為證明台灣是主權獨立之國家,實無此必要。

三、台灣安全的最大保障之一在於中國民主化而非外交爭奪戰:承前所述,台灣邦交國之數目,並不影響主權獨立之事實,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如何與各國發展實質的經貿關係,遠勝於僅具形式的外交關係,而對於中國併吞台灣之意圖,亦不會因為邦交國之數目而有所改變。對於台灣長久安全之保障,除了納入區域安全的防護體系及自我國防力量外,中國之民主化,亦是中國政府願意尊重台灣人民對未來的自主決定權之重要基石。與其花費心力於鞏固邦誼,不如思考如何促進中國之民主化。自由、民主與人權乃是人類共同之基本價值,相信中國人民亦嚮往之。

因此,當台灣不再拘泥於邦交國多寡之迷思時,相信中國挖台灣邦交國之誘因亦將隨之減少。

原文轉載於-自由評論網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70719

▐ 作者

許惠峰律師於1994年加入台北律師公會及成為專利代理人,並於1997年起擔任中華民國商務仲裁人,先後任職於台北及總部在瑞士的跨國法律事務所,並曾擔任美國密蘇里州上訴法院Kathianne KnaupCrane 法官的實習助理,具有多年國內外的法律專業律師資歷,於取得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法學博士(J.S.D.)後,同時任職於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民法、民事訴訟法、國際私法及法律經濟分析等主要科目,並於智財保護、公司投資、商務契約、跨國貿易糾紛、公司重整、合併及不動產等有領域有豐富之實務經驗,曾任華岡法學基金會董事長及文化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暨法研所所長,目前擔任文化大學法學院院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