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鍾佩陵律師:下定決心、破釜沉舟的國考之路

受訪者|鍾佩陵律師

訪談者|陳泓慈

起點:從科法所起步,確立國考目標

鍾佩陵律師在報考台大科技法律研究所(科法所)時,便已確立考取律師資格的目標。與多數人選擇畢業後全職準備不同,她是在就學期間就開始規劃與執行考試準備策略,並在研究所尚未畢業時順利考取律師資格。

「研二的時候我就當作練筆,隔年就正式應考,也成功考上。我認為態度很重要,不應該抱著慢慢來的心態,而是要告訴自己儘快考上,不留後路。」

這份果斷與堅定,為她爭取到寶貴的時間,也建立起明確的目標導向。

備考節奏:學習與工作的雙軌並行

在準備國考期間,鍾律師並非全職備考。研究所前兩年因學分重,並無兼職工作;到了第三年,她開始擔任教師,僅在寒暑假時能有較長的讀書時間。

「平日因為修課及工作,常只能讀一兩個小時,假日或假期才能達到12到14小時的學習時間。真正密集準備其實也只有一個半月,但那段時間就是全力衝刺。」

她提及科法所老師曾建議「一天讀14小時」,雖未能完全實行,但依舊設法在有限時間內發揮最大效益。

不靠補習,靠進度與夥伴

鍾律師並未選擇報名補習班,而是借閱同學資料並自購總複習課程輔助複習。研一研二期間,她曾與四五位同學組成讀書會,進行筆記整理與題目討論,所有成員幾乎在同一年順利考上。

後期由於兼職教學與時間有限,她轉為獨立準備。

「雖然後來自己準備,但偶爾還是會請教之前的讀書會夥伴。不過讀書時間太珍貴,週末去圖書館的時間不會拿來討論,避免打亂節奏。」

方法與技巧:進度分配與視覺統整

對於讀書方法,鍾律師特別強調「進度分配」與「圖像統整」:

  • 每天不只讀一科,而是分早、中、晚三個時段交替不同科目。
  • 每週規劃跨科進度,避免學習過度集中導致遺忘。
  • 習慣將複雜觀念製成表格與樹狀圖,統整比較各科觀點與差異。

「我喜歡一張圖把所有概念記在腦裡的感覺,能把所有觀念融會貫通,就是你真的理解它了。」

心態調適與壓力管理

備考過程壓力不小,特別是在台大科法所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鍾律師的做法是:

「告訴自己『我一定做得到』,正向自我暗示很重要。研究所裡的同儕多半來自各大高中第一志願,也讓我壓力很大,但也激勵我更努力。」

她認為「正增強」在備考中十分重要,並建議考生保持規律作息、多運動、穩定情緒,也可以透過練字、簡單的放鬆來紓壓。

不後悔的選擇:每一步都是當下最好的決定

談到是否會後悔當初在半工半讀時未能全力準備,鍾律師語氣堅定:

「不會後悔。很多同學是全職準備,也不一定考上。我本來就沒有選擇權,全職準備不是我的條件所能負擔的。我只能在自己的情況下做到最好。」

她強調,考試成功與否不在於外部條件,而是自己是否具備「破釜沉舟」的心態與行動力。

訪談重點摘要|鍾佩陵律師的國考經驗分享

  • 備考起點:在就讀研究所期間確立目標,並於尚未畢業前考取律師。
  • 時間管理:透過工作與學業間的彈性安排,假日與假期集中火力衝刺。
  • 決心與態度:不設後路,以「儘快考上」為信念驅動讀書計劃。
  • 準備方式:未補習,採自學與總複習課程輔助;前期參與讀書會分工合作,後期獨立複習。
  • 讀書技巧:每日交替科目學習、排定章節進度,使用表格與樹狀圖進行視覺化整理。
  • 壓力調適:靠正向自我暗示與同儕支持面對壓力,並保持身心健康。
  • 學習哲學:強調每個人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準備模式,並堅定走下去,不後悔、不拖延。